作为全国首批本科职业教育试点高校,重庆机电职业技术大学多年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牢记和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推动学校各项事业不断迈上新台阶,在服务地方产业发展中持续贡献力量。
(一)调优专业结构,提升区域产业发展适配度
学校主动适应重庆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经济社会与产业发展需求,紧扣适配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业等新兴产业发展。18个职教本科专业与重庆“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契合度达94%,培养的高技能人才在重庆企业就业的比例达71%、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企业就业的比例超过90%。
(二)强化校企合作,提高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
学校采用引校进企、引企驻校、校企一体、共建产业学院等形式,构建校企人才培养共同体。近3年,引入华为、中兴、清研理工等知名企业投入实训设备达4350万元,共建产教融合实践基地36个,合作开发职教本科教材30余本。学校是长安、红宇、华为等中国兵装企业、大型企业重要人才基地,近3年培养的学生荣获全市技术能手、全市技能之星等市级荣誉称号近300人次,连续3年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位列重庆市前3名,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满意度达97%。
(三)深化科教融汇,赋能新质生产力创新发展
学校发挥民办学校体制优势,与清研理工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共建新能源汽车试验检测中心、智能制造研究中心、低碳环保技术研究中心和高端装备试制中心,与宇海集团共建工业设计研究院和消费电子模具工程中心,与璧山区委、区政府共建璧山发展研究院。加强科学研究攻坚,加快科技创新成果产出,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近3年,孵化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家,年产值18亿元。智能模块化机器人教学设备亮相全国高博会。尾气处理及余能回收装置获得重庆市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认定。轴杆类自动校直装备解决了国防工业重大技术难题,已实现销售收入9500余万元,智能制造团队研发的智能军工产线成功投入使用。
(四)推进两翼建设,服务区域产业发展新动能
学校主动对接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和智能制造产业,与璧山区紧密合作,投资12亿元,打造建设总体规划1000亩,一期面积为400亩的产教融合科技园。园区重点引进建设现代产业学院、高新技术企业、新型研发机构三类平台,牵头成立重庆市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市域产教联合体、中欧智能制造产教融合共同体,建成后园区每年将校企联合培养超过100名博士生、1000名硕士生和5000名本科生。建设现代产业学院10个以上,引培高水平新型研发机构5个以上,建成企业技术中心、工业设计中心等国家级研发创新平台2个以上,引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企业40家以上、利润上亿企业5家以上。
面向未来,学校将全面落实全市教育大会精神,以职业教育提质领跑行动为牵引,发挥职教本科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上的引领作用,在服务地方支撑产业发展中找准办学定位,建设国内一流职业技术大学,为重庆市经济社会发展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