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教材、课程、师资、基地”直接关系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把这五大根本要素打造成为“金专、金课、金师、金教材、金地”,是职业教育加强内涵建设必须要练好的“基本功”。
学校图书馆
作为培养高素质医药人才的主阵地,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立足“两个高地”和“示范引领”总目标,充分发挥行业办学优势,以高水平的专业群为基础,以高质量的创新平台为载体,以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为重点,以社会服务为抓手,以职教出海为重要突破口,持续深化“五金”建设,实现药学专业群成果数量、人才培养质量大幅提升,专业群综合实力稳居全国同类专业群首位,学校办学能力、服务能力、国际影响力等显著提升,学校综合实力位列全国医药高职高专前茅。
打造高水平药学专业群,取得新成就
专业建设是“五金”建设的核心。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通过建设产业学院、产教联合共同体、开发1+X证书等方式,创新“双主体、五对接、八平台、八共同”卓越药学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卓越药学人才。
中医药文化馆
近年来,专业群承办全国技能大赛2项,学生获技能和双创国赛奖项15项。“金平果”评价结果显示:2020-2023年学校药学类专业连续四年全国排名第一,药学专业群定级为5星,列全国同类专业群第一。
聚焦难题技术攻关,实现新突破
构建全链条市级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目前,学校已建成重庆市博士后工作站、3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技术转移示范机构、6个校企协同创新中心。
促进教师科创能力提升。立项纵向项目249项,其中国家自科基金项目4项,授权发明专利193项,三大检索论文529篇,均列全国同类院校第一。
开展技术服务和成果转化。创新服务平台新质生产力,学校为34家企业开展技术服务,立项横向项目50项,解决企业技术难题102项,成果转化金额1508.8万元,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1.22亿元。值得一提的是,重庆市药品研发应用英才团队与企业合作,完成一个国家二类新药研发,实现校企合作新药研发零的突破。
名师名医引领发展,培育新路径
学校不断强化名师名医示范引领作用,打造“金师资”,以教师专业化发展带动教育质量提升。
头雁领航,雁阵齐飞。学校成立国医大师传承工作室、重庆市双师型名师工作室,开展师带徒培养、协同项目建设、协同技术创新、培养团队教师,引领带动教师队伍共同成长。目前,获国家级团队4个、省级团队9个,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经验入选教育部典型案例2个,其中1个排名首批国家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典型案例第一位。
学校基于培养时间和能力评估,开展教师“六能”培养,以成果量化考核为导向,促进“五阶”晋升。培育国家级人才1人、名医1名、名师5名,全国行(教)指委6名,引培博士数量大幅提升。其中,国家百千万人才许商成,将百草枯中毒诊断时间由6小时缩短至5分钟,获国际发明专利。
优势赋能社会服务,创建新品牌
学校以社会服务为抓手,打造学生实践成长的“金基地”。大力发挥医药院校专业优势,建成全国首批急救教育试点学校、首批全国健康学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24.5万人次、急救等科普活动,受众达104万人次,涵盖企业、医院、社区等1459个。其中,“药回安全”志愿服务项目在全国15家医院、5所院校、16家企业交流分享,受益群众26万人,得到国家卫健委、市场监管局等部门高度认可。
全国医药科普活动现场
多措并举助力出海,打造新通道
学校通过引育并举、合作办学、标准开发、援外服务等方式,大力助推职教出海。获教育部“教育援外”项目1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2个,制定国际标准16个,派选执行中国援外医疗队任务4人,招收首批学历留学生59人,培训津巴布韦、老挝等国家中高级管理人员、护理人员、当地学生249人,为共建“一带一路”贡献了医专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