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重庆工商职业学院抓好“五金”新基建,以“小切口”推动职业教育大改革,明确“任务书”、绘制“路线图”,推动校企深度合作、产教深度融合,不断提升办学水平,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面向产业建“金专业”
学校紧密对接重庆“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构建“数智技术+智能制造+智能建造+供应链管理服务”专业集群布局,培育“专业集群、教学过程、学习空间、师生成长、能力素质”的“五位一体”数字化教学新样态。
无人机装调与飞行实训室
面向产业建设“金专业”,专业群影响力凸显,建成1个国家级、2个省级高水平专业群,3个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5个国家骨干专业,7个专业金平果全国排名前10。
对接岗位建“金课”
学校坚持以学生为本,将立德树人、产教融合、数字化贯穿“五金”,创新“双主体三面向四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共建“双元主体+双线协同”课程资源库,人才培养与社会服务双通道并行培育体系,促进高质量就业创业能力,实现高质量人才培养。
学生获第47届世界技能大赛3D数字游戏艺术项目冠军
学校实施数字化转型攻坚工程,重构数字化人才培养体系,拓展人才培养场景,更新培养方案,建成国家级精品课程8门,省级39门;主持在建专业教学资源库国家级3个,省级2个;省级及以上微课获奖60项,形成20个省级优秀课程思政案例,32个省级“三教”改革典型案例,7个省级“课堂革命”典型案例,3个省级教育评价改革典型案例。
双元开发“金教材”
学校立足产教融合,围绕“一库双通道活模块”课程体系,依托市域产教联合体、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构建多元协同的教材开发范式;以真实生产项目、典型工作任务、工程实践案例为载体,设计分层递进的内容,开发适合模块化教学、便于互动、满足多元化学习需求的创新形态教材;完善审用流程,实行三级审查制度,强化外部评审,增强教材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建立持续迭代的教材评价机制。学校与多所企业深度合作,共同开展教材研究,推动新技术、新工艺、新流程、新规范进教材,联合打造校企新型教材34部,全国优秀教材奖2部、省级奖2部,国家规划教材10部。
校企互聘育“金师”
以“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模式为引领,将教学竞赛与技能竞赛作为锻造“金师”队伍的核心抓手,通过“以赛促融、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技、以赛促创”的实践路径,全面推动教师教学能力与专业技能的提升。
教师获教学能力大赛一等奖
学校构建“双岗双聘-教技共生-成果共创”的双师共育共享机制,建立“企业技术岗+学校教学岗”的“双岗”动态编制库,开展“企业人才即教研伙伴、产业项目即教学案例、技术难题即攻关课题”的“双师互哺”教育教学改革,推动产业链与教育链的深度融合。
目前,学校已建成国家教学创新团队2个、培养国家级人才11人,教师团队在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技能大赛获奖3项,学校入选全国高职院校教师发展指数100强2次;学生获世界技能大赛金牌2项,国家技能大赛奖76项。
真实场景建“金地”
学校通过“政企园校共建资源池、人工智能贯通实训链、巴渝文化赋能育人场”的创新架构,依托市域产教联合体、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构建“整合-调度-评价”为一体的“三维一体”实训资源协同机制。制定“校内外实训基地共建共享”管理办法,明确多方参与的实训资源整合模式;开发“实训资源智能云脑”,建立“生产项目-实训项目”技能图谱,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动态调度校内外实训资源;建立“教学-生产-研发”为一体的实训基地运行绩效评价模型,动态开展绩效评价。
世界技能大赛3D数字游戏艺术项目中国集训基地
学校建成世界技能大赛集训基地2个,国家实训基地1个、国家虚仿基地1个,省级实训基地10个,108个校外实训基地,连续两年入选教育部职业教育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典型案例,并立项教育部“虚拟仿真技术在职业教育教学中的创新应用专项课题”专项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