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着数字化改革的浩荡东风,重庆交通职业学院以“技术赋能教育,创新重构课堂”为核心战略,以智慧校园建设为突破口,通过构建数字课程资源矩阵、研发数字教材系统、打造全息交互教室三大工程,形成“资源+工具+场景”的数字化教育闭环体系,为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注入了新的活力。
从单向传输到多维交互,构建三个维度的数字课程体系
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和特点,学校通过制作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计划、课程标准、课程介绍、总课表和课程进度控制表、知识图谱、教学资源、课程教案(带思政)、课程教学PPT(带思政)、课程思政设计、教学实施步骤、教学操作步骤、题库、考试简介、新形态数字化教材、开发培训包及培训手册、虚拟教学团队成员及分工等十七项数字课程资料,建成“基础层-拓展层-思政层”三维课程体系,打造了校本专业教学资源库平台。
据悉,校本专业教学资源库平台包含虚拟仿真、全景现场数字化、MR情景演绎等201门数字课程,平均时长3分钟、支持碎片化学习的3913个微课视频,汽车组装、拆卸等高危实训100%数字化替代的100余个虚拟仿真实验项目,支持知识点关联、难度自适应推送的6万道智能题库。
依托强大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学校打造了全学科模块化虚拟仿真平台,建设了虚拟仿真+AI虚实结合实训系统,模拟高危场景(如汽车组装、高空焊接)、高成本设备(如数控机床、医疗仪器),解决实训安全与资源短缺问题。该“在职-在校-在训”一体化学习平台涵盖了智能制造、信息技术、轨道交通等专业群,融入企业真实案例与岗位技能标准(如工业机器人运维、新能源汽车检测等),实现课程内容与企业技术同步更新。
从静态文本到智能终端,研发三层内容构架的数字教材
在探索数字教材建设的过程中,学校通过制作视频、虚拟仿真、题库、知识图谱、专业能力图谱、AI教材、AI图生图图生视频、课程思政资源、社会服务能力资源等打造了115部数字教材,构建了“基础层+增强层+拓展层”内容架构。
该内容构架包括:聚焦核心知识点AR扫码可视化的“基础层”;聚焦嵌入式测评系统、集成AI助学功能、错题智能归因的“增强层”;聚焦关联学术前沿视频(支持网络搜索)、学习路径规划的“拓展层”。
同时,学校与西南大学出版集团共同打造“数字教材联合实验室”,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建成覆盖多个学科门类的数字教材资源库,构建集教学、管理、服务为一体的数字教学平台,通过支持全线上教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智能辅助教学、个性化学习等新型教育模式,推动学校教育数字化转型。
依据行业动态数据集成,学校建成了教材包含行业数据库(如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库、岗位能力标准库),支持学生完成真实业务分析项目,掌握行业岗位能力。围绕开展技能图谱与AI测评,基于7大职业能力标准,构建数字化技能图谱,配套AI智能测评,自动识别学生操作盲点并推送强化训练模块。
从平面教学到空间计算,推进全息教室场景变革
为让课堂从平面走向立体,学校持续推进5G全息教学系统建设,建成了107间全息智慧教室,打造虚拟教研室平台,支持教师全息授课;构建元宇宙课堂系统,实现数字孪生校园场景自由切换。已经建成125门全息数字课程,并逐渐形成了一批生动的典型教学场景,比如:在历史沉浸课堂,教师能进行圆明园数字重建与火烧场景模拟。教师可通过全息沙盘模拟课堂教学场景,AI系统即时分析学生学习报告,优化教学设计。
通过丰富多元的数字课程资源重构知识传播方式,依托智能化、交互性强的数字教材重塑学习认知模式,借助沉浸、互动、无边界的全息教室突破物理教学边界,学校正构建“泛在化·个性化·沉浸式”的数字化教育新生态。未来,学校将持续推进教育数字基座建设,以技术创新推动教育公平与质量的双重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