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转型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强化职业教育类型特色、完善产教融合办学体制、创新校企合作办学机制、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打造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品牌等方面如何落实政策举措,需要借助数字化获得强大动能,创新模式,破除难点,还有众多领域需要探索变革。

近年来,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把数字化作为提升教育质量、完善教育治理、引领教育理念创新和实践变革的重大举措,一体化持续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与应用,深入实施“11230数智医专”工程,即通过实施教育新基建,升级一套智能化信息基础设施,打造一套多维态势感知系统筑牢安全防线,利用教育大数据”与新型教学“资源”双轮驱动,融合建成“一网畅学”“一网通办”和“一网统管”三张网,构建医专共建、共治、共享“数字生态圈”,合力打造“数智”医专。

多年耕耘,硕果累累。学校先后荣获教育部首批数字校园、首批示范虚仿实训基地、首批网络学习空间优秀学校、“5G+智慧教育”试点等称号,重庆市智慧校园、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建设现场交流会在学校举行,并向全市本科院校、高职高专推广。

完善智慧校园基础建设,不断夯实数字底座

教育数字化是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和塑造教育发展新优势的重要突破口。然而在现实中,教育数字化却面临着设施配备不足、资源分配不均等困境。针对这些问题,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不断夯实数字底座,建立健全保障机制,为智慧校园建设提供了坚实保障。


如今,学校已实现IPV4/IPV6双栈校园网,出口带宽增加到30.65MB,AP增加到3026个,比2019年分别提高96%、102%,实现校园WIFI和5G信号全覆盖,数字化教学条件全面提档升级,有效支持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

丰富数字教育优质资源,推动教学模式变革

产学研一体的虚拟仿真实训基地,是学校数字化转型中的重要平台。近年来,学校新建虚拟仿真公共实训平台、专业实训平台、研发推广平台、资源管理与共享云平台,构建了“虚拟实验-模拟训练-实习实操”实践教学模式;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虚拟现实全国重点实验室成立“虚拟仿真联合创新中心”;建成服务基层医药卫生人才培养的数字生态圈和服务全国的医药职业教育云计算数据中心。

此外,学校还获得软件著作权19项,目前已推广至43所院校、8个企业,部分软件连续五年被全国行业教师技能、学生技能比赛使用,入选教育部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典型案例。        


教学融合应用广泛深入,提升师生信息化素养

学校注重以需求为导向扩展功能、扩大应用,开发了手机APP及用户注册功能,强化了平台交互功能,增加了平台直播功能、资源评价功能、应用数据分析功能,智慧化程度逐步提升,完善服务自主学习、教师备课、双师课堂、作业推送、答疑辅导、课后服务、教师研修、家校交流和区域管理等九大应用场景。


            国家示范性虚拟仿真基地

自投用以来,“超星”和“职教云平台”浏览总量迅速上升,校内注册人数达3万人,形成规模较大的教育资源数字化中心和服务平台。学校教师在教研、教学、作业等各个环节,积极主动使用数字技术,积极开展同步课堂、专递课堂、智慧课堂、智慧作业、网络教研等多场景应用,有效克服了传统教学临床案例资源数量不足、不直观,高、精、昂贵医疗器械培训难,部分实验教学涉及生物安全、潜在危险大等难题,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

随着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师生的信息化素养大幅提升,96.1%的专任教师能比较熟练地融合运用数字技术,获得全国教师教学能力大赛奖项3项。

“11230数智医专”工程实现了“教室端教学到移动端教学、师生跑腿到信息跑路”的转变,解决了教育教学“信息孤岛”的现象,强有力地推动了学校教学范式转型和教育数字化转型,为全国医药类高职院校智慧校园建设注入了强劲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