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化课程体系建设作为国际化高素质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一环,在提升学校师生国际化水平、推动学校国际化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近年来,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秉承国际化办学理念,积极对接国家战略,积极服务产业发展,致力于职业教育课程的创新与国际化输出,探索职业教育高质量国际化课程体系建设,全力塑造中国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的新范式。
多维协作“聚合力”,共同开发职业教育国际化课程
学校整合汇聚优质职教资源,形成政府、行业、教育机构、企业以及研究机构五方协同格局,积极构建信息共享与管理平台,确立了从宏观规划到具体实施的三级治理架构,为职业教育国际化课程开发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从国家战略、企业需求、职业标准及学生个人发展四个维度进行需求分析,明确教育目标,更新课程标准,协商合作模式,不断完善教学体系。
课程“出海筑梦”需要完善的机制“保驾护航”,对此,学校针对课程开发和教师专业成长提供了一系列学术支持和保障。例如,组建由课程负责人、专业教师、企业导师、语言教师和思政教师组成的跨学科教学团队,负责设定课程的教学目标、内容、资源、授课计划和评价体系。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团队定期进行集体教研、专业培训、竞赛激励教学和交流研讨,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协作能力和业务水平。
在国际化课程开发过程中,学校还及时收集并分析来自学生、教师和企业的反馈信息,不断优化课程规划和教学设计,为各教育主体间的和谐互动搭建了坚实桥梁,实现了课程开发的精准有效。
推广应用“拓路径”,保证职业教育国际课程输出成效
多年来,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坚持在拓宽课程开发及推广应用的道路上勠力深耕,收获了累累硕果。
学校开发“跨境电子商务中巴国际化教学资源库”“中文+跨境电子商务”等双语、全外文数字化课程资源123门、短期特色课程模块276个及师资培训模块103个;《物流设施与设备》《运输管理》等课程被中泰职业教育联盟、重庆市教育评估院认定为第一批国际化在线精品课程;《国际商务谈判》《选品管理》《跨境电商数据分析与应用》被巴基斯坦国际化资源库项目收录;《外贸单证操作》等课程标准被马来西亚、老挝等国的院校企业采纳,面向俄罗斯、老挝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外贸单证课程建设培训,受益师生达一千余人;与创造太阳乌干达石油学院、老挝国家工商会、菲律宾克里斯汀大学等合作,依托学校“鲁班工坊”和课程平台,开展“汉语+中国文化+技术技能”培训,累计培训职教师资和管理干部3234名,培养“走出去”企业所需要的本土化技能人才11140名。
持续注入“新动力”,推动职业课程建设稳健前行
2024年11月,2024世界中文大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成功举办,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党委委员、副校长莫堃应邀参加大会开幕式、专项会议,并在平行论坛以“新时代、新机遇,推动‘中文+职业技能’教育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作主旨发言。
在专项会议中,莫堃以“规划新布局,推动标准化,实施双驱动”为题,围绕数智赋能教育国际化发展分享学校国际化交流合作的新路径,他从“规划开放办学新布局,夯实出海桥头堡”“推动出海基建标准化,助力职教走出去”“实施国内国际双驱动,做强出海新名片”“提升职教国际化美誉度,贡献出海新成绩”四个方面总结了学校打造“职教出海”新范式的经验做法,为职业教育高质量国际化课程建设提供了有益经验,也为职业教育高质量“出海”注入了新鲜活力。
新时代新征程,职业教育“出海”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未来,学校将聚焦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文化互鉴与技能实践有机融入,开展以增强命运共同体理念认同为目标的国际化课程建设,继续深化教育对外开放,为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