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职教出海之帆,搭合作共赢之桥。重庆交通职业学院创新职业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机制,构建“三室两厅”产教融合育人特色范式,打造特色校企产业园,推动“教随产出、校企同行”和“走出去”“引进来”双线发展,为“一带一路”高质量建设贡献职教力量。学校先后获批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重庆市高水平高职学校、教育部国防教育特色学校、中国人民解放军定向培养直招军士高校等荣誉称号。


飞机机舱模拟实训场景

厚植综合优势,深化产教融合,推进国际化办学再上台阶

不断深化产教融合,是推动“职教出海”乘风破浪的最大动力。学校通过建设特色校企产业园、打造“三室两厅”平台,铸就“职教出海”优势,增强国际化办学特色,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为不断强化校企“双元”育人,提升协同育人质量,学校本着校企双方“各取所需、协同育人”的共同愿景,建成建筑面积 7 万余平方米的“一专业群一(或N)企业”特色校企产业园,入驻智能制造、智能建造、智慧交通等关联企业18家。园区现有教育部现场工程师培养企业1家、重庆市专精特新企业5家、重庆市高新企业6家、重庆市产教融合型企业3家、重庆市科技型企业6家,校企共建技术创新中心7个、跨企业培训中心16个。

近三年,园区实现了企业员工与师生共同研发技术成果 17 项,授权发明专利 32 项。师生对外服务项目 10 余项。学生在产业园工学交替人数年均 5000 人。


智能工程机械运用实训现场

为有效破解产教“两张皮”、产教体系碎片化等诸多堵点、痛点,学校从真职教、真获益两“真”出发,建立企业办公室、学生教室、技术创新室、生产大厅、实训大厅,形成“三室两厅”产教融合育人新格局,彰显出产业实体、学校课堂、生产工场“三位一体”深度融合、浑然一体的高等职业教育风格。

聚焦双线发展,提升合作效能,擦亮“职教出海”金名片

紧密结合行业、产业、企业需求,学校聚焦“教随产出、校企同行”“引进来、走出去”双线发展,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和培训机制,持续提升服务国际产能合作水平。


为俄罗斯等国家有关企业开展师资培训

坚持高水平“引进来”。学校在德国合作院校建立教师海外研修基地,通过赴境外培训、线上培训、德企资深行业专家来校开展专题培训等各种方式,引进德国双元制教育教学理念及方法,提升教师的学术水平和国际视野,促进师资队伍的多元化和国际化发展。

截止目前,学校有AHK德国双元制AEVO认证培训师131名、IHK认证培训师58名、AHK认证考官8名,110余名学生获得AHK职业资格证书。

实现高质量“走出去”。学校依托自身产教融合育人成效,制定了与国外高校联合建立海外技术技能培训中心的计划。

2023年,学校与菲律宾克里斯汀大学签署合作协议,挂牌成立技术技能培训中心,共同开发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创新思维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才。

2024年,学校与马来西亚林肯大学学院签署师资培养合作协议,组建“工业互联网”“工程机械”等专业职业技能培训班,对首批10名来自林肯大学学院的老师开展培训;联合校办企业渝交重工机械有限公司,在俄罗斯圣彼得堡注册成立了UGHM俄罗斯分公司,与俄罗斯最大的矿业公司“诺里尔斯克镍公司” 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与俄罗斯最大的金矿“高地金矿”等头部矿业公司达成了实质性交易。


依托渝交重工机械有限公司与俄罗斯企业开展合作

提升“三个维度”,谋划未来新篇,助力“一带一路”新发展

随着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落地,学校在未来将进一步充分发挥专业办学优势,从提升“课程教学、技能实训、国际交流”三个维度着力,以更高水平的开放促进深度协作、共同发展,蹚出一条“职教出海”新路。

围绕提效课程教学,学校将建立契合国际趋势的专业和课程体系,全力打造国际化的“五金”新基建。充分利用学校数字教育技术开发中心推动国际化数字教学模式的发展,积极探索国际认证标准,共同开发国际认可的资格证书,输出教学和课程标准。围绕提档技能实训,学校将联合校办企业协同育人,加快构建海外人才培训和技能认证体系,为学生提供更多海外实习实训的机会。围绕提质国际交流,学校将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的众多知名行业、相关院校和研究机构建立更紧密的交流关系,推动开展项目式合作,共同培育优秀人才。

在不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背景下,学校将以更高水平、更实举措、更大力度,迈步职业教育国际化办学新征程,推进职教出海更好扬帆远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