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主动服务国家战略,主动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对接重庆市“416”科技创新布局,“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建设,瞄准生命科学、生命健康、生物医药等重点领域,重点与乌兹别克斯坦等“一带一路”国家医药卫生单位开展合作交流,助力重庆打造新时代西部大开发重要战略支点、内陆开放综合枢纽,促进国际产能合作、扩大中国职业教育的国际影响力。

学校依托在中医药与护理职业教育、实用技术上的优势,根据学校发展实际,紧贴沿线国家需求,坚持“走出去、引进来、携起手”,提高教育对外开放水平,助力共建“一带一路”。

走出去,助力中医药出海。依托学校在中医药职业教育、健康服务、中药种植上的优势,紧贴“一带一路”国家传统医学和健康服务行业发展需求,开展人才培养、职业培训、义诊服务、技术产品开发等合作交流,服务出海企业,与沿线人民共享医药发展成果。结合学校优势学科及专业,开发具有中国特色、学校特色和国际竞争优势的课程、专业教学标准等,借助“学堂在线”与职教联盟等平台,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享职教标准。

引进来,推进办学国际化。引入国际先进的教育理念和资源,开展中外合作项目,接轨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施“一院一品”策略,鼓励各学院依托品牌专业,建立至少一个国际合作交流项目,推进学校专业国际化进程。强化师资队伍建设的国际化导向,根据学科建设需要,聘请外籍教师和专家来校进行教学、科研等,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提高教师教学与科研水平。

“135”模式共建“神农学院”。学校以“135”模式共建“神农学院”,即建设“神农学院”1个核心平台,协调“政校企”3方协同参与,聚焦关键能力开展“五金”建设,传播中医药知识,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神农学院”组建了两国教师共同参与的师资队伍,开发构建了中医药职业技能培训课程体系,建设《中医推拿技术》等国际化课程3门,243名乌方传统医学学生及从业者通过线上教学完成中药学基础知识学习;建设中医药文化展览室1个;开展中乌双方国际学术交流8场次,提供中医药技术技能培训与义诊服务400余人次;重庆市人大代表团、重庆市卫健委代表团分别来“神农学院”考察指导工作,给予高度评价。学校作为中方唯一医药类高职院校,在上合组织成员国卫生部长峰会、中国—乌兹别克斯坦百校合作论坛等国际会议上交流合作经验。

国际化教育资源成果丰硕。学校立项开展省级以上国际化项目5个并获财政资助,学校主动加入国际化职业教育联盟,积极参加职教标准制定国际化项目,参与制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职业标准、坦桑尼亚国际职业标准等22项国际化教育资源,助力重庆职教走出去,为沿线当地医药教育发展贡献三峡医专力量。

国际合作办学初具规模。学校开展重庆市人民政府外国留学生市长奖学金丝路项目,37名国外传统医学中高级管理人员来校参加为期1个月的培训。获批科技部“线上出国”项目,邀请新加坡医药教育领域专家为80名骨干教师线上开展系列讲座。与加拿大开展护理、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累计招生500余人,为学生拓宽海外升学、就业渠道。

未来,学校将以“引进来、走出去、搭平台、强能力、建标准”为工作思路,重点深化与乌兹别克斯坦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交流,开展境外办学、服务出海企业、制定国际教育标准等合作,将“神农学院”成功经验推广到更广泛的地区和领域,推动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对外开放工作更有力支撑国家及重庆市大开放、大发展,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