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得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汉语桥”项目、重庆市内陆教育开放高地建设项目等国家级、省部级项目20余项,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重庆市外事工作先进集体等10余项荣誉……
作为高等职业院校“国际影响力”50强,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按照“战略牵引、系统布局、教随产出、产教同行”国际化办学思路,创新CEC国际合作育人范式,实施“师资先行、标准引领,语技融合,质量并举”国际育人路径,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渝工程”模式,打造了具有重庆辨识度的“职教出海”品牌。
强化战略引领,系统布局国际合作
学校始终以服务国家战略为牵引,健全政园行企校多方合作机制,按照“品牌项目—海外分校—工程技术学院”建设思路,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协同发展路径,强化国家战略导向的职教出海系统布局,助推“职教出海”行稳致远。
中外合作办学—中俄智能制造国际学院成立
学校围绕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联合比亚迪在泰国共建新能源汽车产业学院,与中国海信、重庆长安民生物流等企业共建中泰海信产业学院和中泰物流产业学院,联合长安在柬埔寨共建“一带一路”汽车产教协同共同体,推进东盟地区职教合作。围绕中欧班列发展,联合中兴通讯在乌兹别克斯坦共建中乌通信产业学院,推进中欧地区职教合作。围绕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响应中非合作2035年愿景,升级打造坦桑尼亚鲁班工坊,建设中坦工程技术学院,推进非洲地区职教合作。围绕“渝满俄”班列建设,建设中俄智能制造国际学院,推动中东欧地区职教合作。持续提升学校及重庆职业教育国际影响力,为高水平对外开放贡献职教力量。
坦桑尼亚鲁班工坊成立
中国—乌兹别克斯坦职业教育联盟成立
强化多元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探索“三融三协三进”分段人才培养模式,通过中外校企共建海外产业学院,实现中外师资、文化、职业技能三融合。创新“三协”分段培养方式,短期交流生实施“2月国外+1月国内”培养模式,学历留学生和中国学生实施“2年国内+ 1年国外”培养模式。立足中资企业岗位能力的需求,实施“三进”能力螺旋递进培养路径,培养从技术员到工程师到中高级管理人员的技术技能人才。
泰国、坦桑尼亚留学生参加学校舞龙体验活动
据统计,学校通过中澳合作办学项目和中俄合作办学机构,培养学生549名。通过教育部“未来非洲”等项目,培养乌兹别克斯坦、坦桑尼亚、泰国等学历留学生350余名;通过教育部“汉语桥”、重庆市“丝路项目”等,开展技术技能人才培训2000余名;通过“中文+职业技能”人文交流品牌项目,开展中外人文交流活动近100场,5000余人次参加。国际学生获得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等国家级、省部级比赛奖项50余项,其中2024年留学生获得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金奖2项。
坦桑尼亚留学生获得2024年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总决赛争夺赛国际组金奖2项
强化教随产出,共建共享职教标准
学校实施“引进—内化—输出”路径,校企校联合开发人才培养、教学与评价标准,推动职教资源本土化创新。通过中外合作办学,引进海外优质资源,打造国际化双师混编团队。依托鲁班工坊等平台,校企共建专业与课程标准,通过国内外双认证机制推出一批纳入合作国国民教育体系或国家职业资格框架体系的标准、资源和装备,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中文+职业技能”全英及双语教学资源和数字教材。通过中泰职教联盟、中乌职教联盟、中非职教联合会等平台推广至联盟内成员单位在东盟、非洲、中亚等国家海外基地使用,扩大职业教育公共产品供给。
数据显示,学校构建了“标准引领、语技融合”的课程体系,引进国外课程资源61个;通过中泰职教联盟等平台,开发并输出国际化专业标准和课程标准134个,建成中英泰多语种精品课程27个,输出至越南、老挝等“一带一路”10余个国家50余所合作院校使用,提升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职业教育办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