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立教育数字化转型潮头,重庆市南川隆化职业中学校主动拥抱科技变革、教育创新。
坚持需求牵引、应用为王、以人为本的理念,学校依托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5G等新一代数字技术,通过打造教育新基建、促进“三教”改革、推进培养模式变革等途径,加快教育数字化转型和智慧校园建设,入选全国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试点学校。
营造数字教育良好氛围,夯实智慧校园建设基座
数字基础设施是教育数字化转型、智慧校园建设的基石。
学校坚持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围绕以新基建提升数字校园能级,投入960余万元实施数字校园提升工程,建设智慧教室107间,建成全量数据中心、统一身份认证平台和信息门户平台。推进教学服务数字化,接入全国智慧职教平台,接入京东商城、博西家电等线上服务平台2个。实施“一体化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建成智慧党建、智慧教学、教师发展、学生发展等系统,建成内诊体系和校情综合分析平台,实现动态化统计分析、预警和自我诊改,有力支撑学校数字化管理水平提升。
通过教育新基建的全面铺开和深入发展,学校迈上了智慧校园建设的新台阶。
激活数字教育创新活力,持续深化“三教”改革
在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学校基于不同的专业建设,依托大平台、大资源、大数据,融合数字化技术,推进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推进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发展。
在计算机应用专业,学校基于模块化教学“组团式”服务新需求,打造三梯级、雁阵式、结构化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出版《Office2010办公软件实例教程》等教材3本,智慧职教开课6期、参与学生1400余人次。《创真实矩阵情境,构岗课赛证融通的〈Photoshop 图形图像处理〉“课堂革命”典型案例》入选重庆市2023年职业教育“课堂革命”典型案例。
在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专业,学校对接工业机器人与智能装备产业链,探索岗课赛证融通路径,构建基于工作流程的课程体系。校企共建专业核心课程6门、开发专业质量标准,在智慧职教平台上线《工业机器人操作与运维》在线课程。以数字孪生技术驱动多场景应用,建成教学资源库,开发教学资源620个。通过教师行业实践、建设大师工作室、企业工程师到校指导,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在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学校创设智慧课堂,理实一体实践教学法持续深化。构建形成文化基础、技能基础、生产技能、企业实训、职业素养“五模块”产教一体化课程体系,参与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国家教学资源库建设,建设重庆市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校企共建课程资源560个,在智慧职教平台上线在线课程、资源120余个。贴合技能竞赛出版项目式教材2本,《电子产品结构与工艺》入选“十四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
在电子商务专业,学校数字引领、校企共建,重构“学赛牵引”课程体系。出版专业教材2本,修订专业课程标准3门,新增校企共建课程3门,建成电子商务专业教学资源库,建成重庆市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优质课程资源。打造校企互嵌、线上线下“循环课堂”,开发活页式、项目化、全流程“纸-电”一体式呈现3类新形态教材。校企共同开发技能操作手册5本。
促进数字教育质量提升,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围绕国家智能制造产业发展战略、重庆市“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建设,紧密对接智能制造产业对复合型、交叉型技能人才需求,学校(School)加强与高校(University)、名企(Company)合作,形成“名企引领、双元协同、四体融通”的“S-U-C”智能制造专业群建设范式。
通过“名企引领”,学校与博世、DMG、ABB等智能装备制造业头部企业合作,以企业“五个高标准”引领智能制造专业群建设和人才培养改革,培养“技能水平硬、职业素养高”德技双馨的智能制造类专业人才。
通过“双元协同”,学校携手高校,依托其高技能人才、教科研资源,建立中职、高职“S-U”双元协同教学改革机制和中职、企业“S-C”双元协同人才培养机制。
通过“四体融通”,学校整合三方资源,组建联合招收学员、开发教学资源、交替实施实践教学、互聘共用师资4个“共同体”,融通招生与“招工”、课程与岗位能力、实训与生产、教师和师傅等关键要素,开展人才培养。
目前,学校智能制造专业群已经建成重庆市高水平骨干专业3个、重庆市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开放型区域产教融合实践中心、现代产业学院、双基地2个,正在打造工业机器人数字孪生实训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