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学校以数字化转型为驱动,搭建数字化、特色化、终生化的数字资源云服务体系,实现内部质量监测和大数据分析决策,实现智慧教室全覆盖,学校获评教育部职业院校数字校园试点院校,学校新型电力能源仿真实训教学系统受邀在第二届世界数字教育大会进行现场展示,信息化水平在同类院校中名列前茅。
加强网络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学校构建了融合有线网、无线网和物联网的校园基础网络,为全校师生提供高速、泛在、稳定的网络接入环境;建成万兆骨干、千兆桌面、无线全覆盖的核心骨干网络,无线AP1898个, IPv6、IPv4双栈访问,出口总带宽达到42.71G;打造IOP教学融合平台和智能化教室183间,实现全校多媒体教室设备的远程可视化管理和维护,建成了高效、先进、安全、可靠的私有云平台,学校现有虚拟机 366 台,资源池中 CPU核心数4900核 ,内存16TB ,存储达1450TB,实现全校计算资源,存储资源共建共用共管;建设新一代智能校园一卡通系统,校内人员校园生活实现“一卡通”“一码通”“一脸通”。
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
构建集建课、讲课、评课、录课一体的“智慧课堂+”,打造智慧教学生态链。建成基于智慧职教资源库的校园SPOC平台,教师在校园SPOC平台上建设在线开放课程,在日常的备课中快速灵活地组建个性化课程,教研室教师在线协同备课、共同组课,并提前将课程预习资料推送给班级学生的移动端。建成智慧教室10间,实现手机扫码上课、手机评教、“云课堂”等智慧场景应用;构建“全开放、可运营、可开发、辐射效应强”的虚拟仿真综合平台;建成国家级资源库1个、省级专业教学资源库3个、市级示范校虚拟仿真实训基地1个;建成国家级精品在线开发课程5门,省部级精品在线开发课程14门,校级在线课程103门。
构建融合贯通的管理服务平台
通过构建“PC+移动一站式服务平台”,优化信息化管理。建成统一身份认证平台,实现全业务的统一认证。学校建成一站式网上办事大厅,办事流程200余项,网上办理量超过1147670次。建成统一数据中心平台,包括统一的任务中心、消息中心、移动端接入开放平台、API开放平台。建成网站群系统,学校24个宣传类网站实现统一发布、统一管理、统一管控。建成智慧校园统一数据库,提供统一中间件软件及相应技术支持,各业务系统均可采用。建成涵盖人事、财务、教育教学、学生管理等功能全覆盖的信息系统。打造以企业微信为基础的移动智慧校园平台,实现了云会议、移动办公、掌上学工、移动教学、在线评课等事务办理。
打造共享可信的大数据中心
构建统一共享的校本数据中心,建成全校唯一的、权威的数据仓库和数据交换平台。建立统一的数据标准、编码标准及数据交换和接口规则,打通各业务系统间的数据壁垒,形成了标准化、规范化、精细化的数据管理应用系统。建成校级共享数据中心1个,数据源74个;制定校级数据标准512条,数据总量超过2900万条;建立API接口44个,数据中间表205个,每日数据交换量8145万条,每日接口调取798次。建成大数据服务平台,归集、清洗、分析学校教学、管理、服务、生活等各方面数据,大数据专题分析与大数据可视化主题42个。建成大数据分析与预警平台,开展大数据应用,为学校各级部门提供精准可信的数据决策咨询服务。
提升网络安全防护能力
构建信息数据安全保障体系。落实《网络安全法》,制定信息安全管理办法,健全网络安全工作制度。配置了安全防护设备,实施信息安全等级保护;规范学校信息系统的管理与使用,对学校各类网站、信息系统、移动终端应用、微信微博等实行审批备案和定期检查;加强网络舆情跟踪和舆论引导,建立有效防范、及时发现、果断处理的工作机制;建立了网络安全人才队伍,定时开展安全应急演练;监测网络安全数据,保障了信息网络的实体安全、运行安全和数据安全。建成全新的安防一体化系统,视频清晰度达到1080P,断电UPS能正常工作8小时以上,实现视频监控、周界报警、智慧消防等功能,打造平安校园。